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活 > 正文

勾践灭吴的详略处理(勾践灭吴的三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023-10-17 19:53:54生活

简介勾践灭吴的详略处理?1因为勾践与民休息、体恤百姓的措施,深得民心;越国国力大增,百姓忠君爱国;越国上下精诚团结,雪耻心切。2根本原因

勾践灭吴的详略处理?

1因为勾践与民休息、体恤百姓的措施,深得民心;越国国力大增,百姓忠君爱国;

越国上下精诚团结,雪耻心切。

2根本原因是勾践忍辱负重,全国同仇敌忾。

具体而言:

勾践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民心所向,才能无敌于天下,因此,他能够尊重民意,依靠民力,与百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于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

勾践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面对强敌,他毫不畏惧,坚持反攻复国的目标,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终于复仇雪耻。

勾践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具体措施

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

轻徭薄赋,整肃军纪。

结果: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三败吴国

勾践灭吴的三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卧薪尝胆: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添一下苦胆,鞭策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勾践灭吴后,他的谋士范蠡决定离开。

临行前他对另一个谋士文仲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勾践此人可共贫苦,不可共富贵。

”希望文仲和他一起离开。

文仲不相信,不久果然被勾践下令自尽

勾践灭吴选自?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国语》不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就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点,有许多方面在当时也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在《子常问蓄华聚马斗且论其必亡》中描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在《召公谏厉王止谤》中发出了“民不堪合矣”的呼声。

在不少文章中,强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展示了阶级的对立和人民力量的认识和重视。

但也有很多鬼神的记述,历史局限性较大。

勾践灭吴的主人公?

故事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越王允常之子。

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及其子勾践将吴王阖闾击败。

阖闾之子夫差立志报仇,在吴国的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与越发生激战,越兵大败。

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采用范蠡之计,表面向吴称臣乞和,实则卧薪尝胆,积聚力量,时时不忘灭吴雪耻。

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和诸侯会盟、率兵北上争霸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吴太子发。

后勾践再次举兵伐吴,大败吴军于笠泽。

几年后,越军逼进吴的国都姑苏(今苏州),频繁侵袭,夫差屡战屡败。

到公元前473年,勾践一举灭吴,夫差投降。

勾践灭吴通过什么方式委婉劝谏?

勾践使人说吴王夫差,父仇不报,纵容杀父仇人,不听伍子胥劝谏,并听信谗言杀了他,悬首东门。

吴王听之,说我无颜见伍子胥于地下,死后蒙面,遂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