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活 > 正文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丁达尔效应名词解释)
2023-10-27 01:28:03【生活】
简介丁达尔效应是什么?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也叫丁达尔效应。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于这种自然界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名词解释?
丁达尔效应寓意着感情看得通透,互相之间很了解。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意味着一个人在感情中,一眼可以看得到底,可以明确自己的地位,从而不被爱情遮住眼睛,让一个人可以有清醒的意识。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便是用于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有人将此美化,化为一句“当丁达尔效应发生时,光就有了形状;当你出现时,心动就有了定义”。
将理性的物理知识与感性情感融合,促成一段冷静且文艺的浪漫告白。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丁达尔效应(Tyndalleffect)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Tyndall1820~1893年)于1869年在胶体中发现的,如今已成了区分胶体和溶液的常用方法。
为什么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当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时,会出现散射,会让光改变其传播方向。
可见光波长为380~780nm,可见光透过胶体则会产生散射,从而产生通路。
溶液中由于粒子过小,散射光强度小,且互相干涉。
悬浊液中由于粒子直径过大,主要发生反射阻挡光传播。
所以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1、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2、产生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溶液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40~90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5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丁达尔效应的实质以及产生条件是什么?
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产生的条件是: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分散质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混浊。
(2)当光线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半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热点内容
蜂花产能下降了吗 蜂花产能紧张断货了吗
群蚁排衙是什么意思(群蚁排衙是什么意思)
襁褓读音是什么(襁褓几岁)
工业白油是什么(关于工业白油是什么的简要介绍)
白水晶怎样区分是天然还是人造的(如何识别天然白水晶)
面面俱到是什么意思(面面俱到的巨什么意思)
重组家庭温和扮演者(大客栈里面村上玲子是谁演的)
古龙一共写了多少部武侠小说
玉汝于成什么意思(“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叫一江春水向东流)
肉鸡良种引种指导(关于肉鸡良种引种指导的简要介绍)
s11全球总决赛四强赛程(s11全球总决赛四强赛程)
什么什么之罪?
谁知道歌曲【冬季到台北去看雨】的歌词吗(歌词有风和雨的歌曲有哪些)
ftg青训营靠谱吗(FTG是格斗游戏的简称,那RPG的简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