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活 > 正文

一言九鼎的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一言九鼎是什么故事)

2023-07-29 05:17:05生活

简介一言九鼎的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这个典故是出自于毛遂,当时赵国的平原君要带着二十个门客去楚国请求援助,但是平原君在众多门客中挑选来挑

一言九鼎的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

这个典故是出自于毛遂,当时赵国的平原君要带着二十个门客去楚国请求援助,但是平原君在众多门客中挑选来挑选去,只挑出了十九位,后来,一个叫毛遂的自己推荐自己,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平原君觉得他勇气可嘉,但是也对他的能力抱有怀疑,后来,毛遂只用一席话就成功让楚王派兵援助,楚王夸赞毛遂的话如同九鼎大吕一样很有分量,鞭辟入里。

一、毛遂非常有勇气,非常自信的自荐毛遂自荐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气的,当时,平原君想要挑选门客,但是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毛遂当时是刚刚进了平原君的府邸,做了门客,所以平原君对他根本不熟识,但是毛遂非常勇敢,在众人面前,自己推荐自己,也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二、毛遂非常有胆识智慧,成功说服楚王当时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就是因为他们不堪秦国的侵犯,所以赵国才会去找帮手,也就是楚国帮忙,当时,平原君带着一行二十人到了楚国,很多人的劝服都没有起到作用,直到毛遂的一席话,才让楚王出兵援助,毛遂对楚王说,其实我们都是半斤八两,据他所知,楚国和赵国一样,都经常受到秦国的侵扰,如果两国联合,也是为楚国除去了心头大患。

毛遂站在楚王的角度,说出了楚王的心里话,所以楚王认为毛遂非常聪慧,他说毛遂的话如同九鼎大吕一样很有分量,字字精髓,鞭辟入里。

一言九鼎就这样由来,而现在,一言九鼎不仅指的是这个人说话有分量,更多的是再说人们说话要敢说敢做,言行合一,认真负责讲究诚信。

一言九鼎是什么故事?

一言九鼎,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九鼎:

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

“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一言九鼎的故事讲了什么事,概括出来?

战国时赵被秦所围毛遂主动要求前去楚国求援成功游说回去之后平原君夸奖说毛先生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一言九鼎的出处?

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

一言九鼎(九鼎:

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指一句话重于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