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渭水垂钓典故(吕尚垂钓遇文王的典故)

2023-10-03 10:22:53观察

简介渭水垂钓典故?商朝末年,姜子牙年近80,却怀才不遇,他见纣王昏庸无道,于是逃出商朝的都城,来到渭水河边隐居。他天天钓鱼,钓鱼的时候与

渭水垂钓典故?

商朝末年,姜子牙年近80,却怀才不遇,他见纣王昏庸无道,于是逃出商朝的都城,来到渭水河边隐居。

他天天钓鱼,钓鱼的时候与众不同,他的鱼钩是一根直直的针。

准备要戳鱼吗?当然不是。

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地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一天西伯侯姬昌经过渭水,要回西岐去,他听说姜子牙是位贤才,就来请他一起去西岐。

姜子牙故意躲着不见,在芦苇丛里边不出来。

姬昌吃了三天的素食,沐浴更衣,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命人抬着礼品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

他被姬昌的诚心所感动了,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子牙被文王封为丞相,帮助周文王周武王伐纣,对周朝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吕尚垂钓遇文王的典故?

渭水访贤讲的是文王访太公。

这里面有一个典故:

大家都听说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件事。

姜太公钓鱼是假,其实他是在等周文王,周文王当时正一心想访贤,可是不知到贤人在哪里,后来出巡至渭水河边时发现了姜子牙,才发觉正是他要找的贤人。

周文王请姜子牙上车,屏退拉车手,亲自将姜太公请回都成,整个路程大有约八百步那么远,姜太公就说:

不容易啊,你作为一国之主,能亲自拉我八百步,所以我要保你周朝八百年江山。

姜子牙钓鱼的那条河?

渭水:水名.渭水风光发源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

吕是他的封姓,所以又叫他吕望。

姜太公钓鱼,历史上确有其事。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音干gdn,地名,即兹泉)......周西伯(即周文王)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

”姜太公钓鱼的轶事,古代诗人、划家曾作过很多诗、文和艺术作品来反映,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评论得最中肯:

“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姜尚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等待时机。

自遇到周文王,他从此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功臣。

姜太公与姜子牙什么关系?

同一个人。

太公,是人们对姜子牙的尊称,姜子牙出道较晚,学艺归来己年逾古稀。

为了博的一位明主,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且用的是直钩。

这一下子轰动很大,钓来了周文王。

姜子牙果然不负众望,保武王伐纣,联合其他诸候打进朝歌,协助武王建立周朝,成就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