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介绍作者—王昌龄(王昌龄字号)

2023-08-14 06:09:03天天知识

简介介绍作者—王昌龄?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

介绍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字号?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号不详,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和王翰的资料?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

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

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瀚:

王翰是唐代边塞诗人。

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

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

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王昌龄籍贯?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王江宁”而致误。

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王昌龄是什么朝代?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

代表作《出塞二首》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描写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慨叹战事不断,反映出人民要求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王昌龄为什么叫王昌龄?

王昌龄之所以叫王昌龄是因为父母觉得这个名字好。

王昌龄部分经历:

公元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二十七赴河陇,出玉门,做其著名的《边塞诗》。

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