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记载,花木兰家里至少有几口人(成都木兰镇由来)
2023-10-08 19:33:30【天天知识】
简介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记载,花木兰家里至少有几口人?至少5口人。根据《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记载,花木兰家里至少有几口人?
至少5口人。
根据《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句推测,花木兰至少有父母、姐弟4个亲人,加上木兰至少5口人。
成都木兰镇由来?
木兰镇的由来,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在元末时期,蜀中有一位名叫韩娥的女英雄,因从小父母早亡被寄养在叔父家,12岁时因战乱她女扮男装从军抗元十多年,在军中举止谨慎,精明能干,从未曾被发现是女儿身,直到后来韩娥的叔父主动讲出实情才被大家所知,并称她为蜀中“花木兰”,后来在明朝永乐年间,她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便在山上建了木兰寺,此山也更名为木兰山。
根据木兰寺的由来可以判断该寺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只是这座寺庙几百年来经历了数次兴废,近几十年彻底被毁后很多古迹荡然无存,现在的寺庙建筑都是后来新修的,但是寺庙规模却不小。
沿着乡村小道步行至道路尽头,就是木兰寺的山门大殿,三层大殿巍峨,正中即是“木兰寺”牌匾,两侧各有一座雄狮盘踞,山门正前方对着一面带有“福”字的影壁,周围杂草丛生,可以看出这座寺庙平时很少有人造访。
山门大殿右侧是进入寺庙的侧门,侧门后的围墙上绘有二十四孝图,有卧冰求鲤、孟宗哭竹、扼虎救父、江革负母、文帝尝药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孝行典故绘画。
山门大殿后依次是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四重大殿立于同一条线上,外观虽然不及其他寺庙的华丽,但也是壮观大气。
四重主殿两侧各有地藏殿、地母殿等诸佛殿。
寺内最没有古木参天,也是绿植掩映,建筑虽都是重建,也显得古朴庄严,没有游人踪迹,也没有香火缭绕,只有一两个僧人和居士行走在其中,整座寺庙看起来十分空旷宁静。
寺庙外侧还有一尊巨型的金色观音塑像,立于山顶一座平台之上,观音法相脚踩莲台,俯视着脚下芸芸众生,令人心生敬畏。
站在观音像前可远观山下的成都平原和新都城区。
木兰寺虽然平时看着冷清,但是一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前后,这里都会有一场热闹非凡的木兰庙会,这是从清朝嘉庆年间就开始兴起的民俗活动,在成都地区远近闻名。
届时木兰山上漫山遍野、人山人海的挤满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和游人,他们进行朝山拜佛、种子贸易、科技展览、休闲观光等活动。
木兰寺虽居于乡村,名气也无法与其他寺庙相比,但它蜀中“花木兰”的故事令人敬仰,木兰庙会也令人向往,是成都周边又一个周末爬山、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长安城外北邙山啥意思?
亦作“北芒”。
1.山名。
即邙山。
因在洛阳之北,故名。
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梁鸿《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沉佺期《邙山》诗:
“北邙山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
“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陶潜《拟古》诗之四: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欧阳詹《观送葬》诗: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
“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
‘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哀江南赋》:
“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
上一篇:花木兰和武则天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