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清朝没有补子是什么官服(什么是勋,什么是品级,什么叫爵,什么叫补子)

2023-10-23 22:58:52天天知识

简介清朝没有补子是什么官服?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子”,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

清朝没有补子是什么官服?

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子”,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

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子图案为走兽。

由于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则,所以基本上同个级别的官员,“飞禽”补子的地位要高于“走兽”。

比如同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和提督,前者官阶为正二品(一般会加上从一品兵部尚书衔),后者官阶为从一品,但提督要完全受总督节制。

清朝官服上的补子制作精良,且数量有规定,因此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什么是勋,什么是品级,什么叫爵,什么叫补子?

勋:

也称勋官,始于南北朝,为授予有功者的官号,但无实际职权,如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都尉等,共12等。

明代分为文勋和武勋。

清代废除。

爵:

古代贵族封号的等级。

周代分封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5等。

汉承周制,但皇子封爵为王,诸王之子的封爵则只有侯一等;非刘姓贵族在汉初也有封王的,后一律改为封列侯。

凡受封者皆有食邑,即享受若干户的租税,食邑万户者称“万户侯”,食邑数千户者称“千户侯”。

以后历代沿袭,具体规定则不尽相同。

明代宗室封爵分为8等,皇帝之子除皇太子外,其余例封亲王;亲王除嫡长子袭爵外,余子例封郡王;以下分别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清代宗室封爵分12等,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所有宗室成员是否享有封爵,各视情况而定,并无一定成例,无封爵者称闲散宗室。

宗室以外,仍按公、侯、伯、子、男5等爵受封。

品级:

品为古代官员的级别。

周代官员级别分为九命,一命最低,九命最高。

汉代以官员所享俸禄代表其级别,自万石至百石不等。

从魏晋开始,始将官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北朝时又将每品分出正、从两级,从此,官员品级定为九品十八级。

补子:

是指古代官员所穿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上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标志其品级的图饰,故官服也称“补服”、“补褂”。

补子在明代出现,清代规定:

文官绣鸟,如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等;武官绣兽,如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