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百科 > 正文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商鞅立木中的名句)

2023-08-28 18:43:41百科

简介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南门立木!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南门立木!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

“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

“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

“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立木中的名句?

《商鞅南门立木》的有关诚信名言是那句

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

“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

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1、立木为信来自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

2、商鞅到秦国主持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在国都南门立下三丈之木,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开始没人信,赏金加到五十金,有人上前试了试,果然得到赏金,于是才开始颁布法令。

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1、立木为信来自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

2、商鞅到秦国主持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在国都南门立下三丈之木,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开始没人信,赏金加到五十金,有人上前试了试,果然得到赏金,于是才开始颁布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