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百科 > 正文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懂易者不易(为什么孔子说善易者不补)

2023-08-28 21:42:58百科

简介为什么善易者不卜,懂易者不易?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语有出处。知易者不占出自《论语》。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懂易者不易?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语有出处。

知易者不占出自《论语》。

子曰:

“南人有言曰: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

“不占而已矣。

其中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出自《周易》雷凤恒卦的第三爻爻辞。

九三: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前后文要结合起来看,孔子在这里的意思,我认为是:

前面说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的这种人不必占问了(不可帮他占问),因为前面的行为是说是德行不够,既然德行不够是占问也没有好事,也没有可以指引的。

善易者不卜。

出自《荀子.大略》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故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其心一也。

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意思很有意思:

办事不行的,说起来特别厉害,不守诚信的,说话特别真诚。

所以《春秋》赞赏有效的口头约定而不盟誓,《诗经》反对多次盟誓。

用心都是一样的。

所以,善为诗者不夸夸其谈,善为易者不经常占卜。

善为礼者不注重表面,用心也是一样的。

后来经常用把这两句一起用,前者我的理解是就是大家讲的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占问就可以知道结果,还占什么。

可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讲简单具体的,比如梅花易数可以心动而知,所以不用占。

错。

心动也是占,这里讲的不是形式,而是讲的实质。

心动,心里起卦就不是占问?心里起卦一样是占问,只不过看起来要炫得多。

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技术上的区别而已。

后面一句话,善易者不卜。

后来很多人引用,很多古书古文里都有。

其实大部分时候的意思不是说不用卜而知道结果。

而是更高一层,是说善易者心里无惑,没有可卜的,所以不卜。

所以,“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的核心,不是什么炫耀技术流,而是说

善易者心无惑,所以不卜。

心无惑,所以不卜。

不是那点在外行面前装高深的技术流。

你们太小瞧古人了,不要以管窥豹,那样永远看不见豹。

哦,我还想起应该是荀子说过,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我认为是相术精髓。

所以大家看见术不正的人就可以忽略了。

为什么孔子说善易者不补?

“善《易》者不卜”是我们学习《易经》的一个最终结果,它是《易经》运用的高级形式!

易经整体上来分的话,可以分为象数与易理两个派别。

易理派通俗来说就是易经的哲学思想,象术派简单点说就是易经的占卜吉凶功能。

占卜是一种结果,哲学是一种推导。

你可以把象数,义理理解为事物的一体两面,也可以理解为,过程与结果。

我们做事经常说: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占卜是一个结果,也就是前面这句话中的“然”,那什么是“所以然”呢?那就是它的哲学思想。

“卜”是一种工具,当你还没有完全领悟易经的推导过程之前会借助这个工具,但是当年完全领悟了它的哲学思想,自然就能知吉凶祸福了。

易经不是宿命论,它是涵盖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里面的,所以学习易经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不会让人绝望!

“善易者不卜”这句话对不对?

非常正确,但是有一个前提是:

你一定要吃透它的哲学思想!就是一定要吃透“易理”派的学问!

因为它的哲学思想里面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吉凶祸福!并给出了对应的策略。

《易经》里面包含的哲学思想极其强大,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说明不同的发展趋势,然后会给出不同的对策。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补?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的核心,是说善易者能法天地之理,循道而行,心里无惑,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占卜寻求上天指引的。

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