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活 > 正文

山海经饕餮原文和译文(饕餮的祖先是什么)

2023-11-09 08:09:29生活

简介山海经饕餮原文和译文?关于饕餮,记载与《山海经 北山经》。如下:《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

山海经饕餮原文和译文?

关于饕餮,记载与《山海经.北山经》。

如下: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意为:饕餮形如羊身,面如人,眼睛长在腋下,牙齿如老虎,爪子似人手,声音如婴儿一般,会吃人。

饕餮的祖先是什么?

饕餮的祖先有两种说法: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

“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另一说法是龙的儿子。

而且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

此说法出自李东阳的言论,在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有明确记载。

  

 饕餮的特点:

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

在古代艺术品上,有一种纹饰名叫“饕餮纹”,这个名称是宋代金石学者基于对先秦古董的大量研究而给出的。

饕餮纹几乎贯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的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进入青铜时代后,饕餮纹便主要出现在青铜器,特别是鼎、簋上,夏代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饕餮纹出现,而之后的商、周两代更为盛行。

十大恶兽之首?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

“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四大远古恶兽?

远古四大凶恶兽:饕餮、穷奇、梼杌、混沌。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相传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鲧与共工,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四大凶兽)。

饕餮在山海经的哪一页?

饕餮在《山海经》的第八十九页第一章第二行《山海经·北山经》有云: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狍鸮就是饕餮。

”。

为什么山海经里面没有饕餮?

山海经是古代中国记载动植物的文献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各种奇异的生物。

饕餮作为传统中华文化里头一个重要的神灵,通常被描绘为拥有兽身人面、獠牙利齿、暴躁凶猛的形象,据说能够吞噬一切。

虽然饕餮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出现,但在《山海经》中却没有直接记载它的形象。

这可能与《山海经》的编纂时代和目的有关。

《山海经》编纂时期为先秦至汉朝时期,主要记录的是中国古代对自然环境认识和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而不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

因此,在《山海经》中并没有专门记载神话传说中的异兽等内容。

当然,即便在《山海经》中没有直接出现,“饕餮”这个词语也曾多次出现在其他篇章中,并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例如,《山海经·北山经》提到:

“水出岭谷中,有异兽焉,甚大而长敝。

其头少角,状如鹿,虎尾。

其名曰饕餮。

”在这里,“饕餮”的出现只是象征性地形容了一种奇特的生物,而不是作为一个具体的生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