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日带荔枝三百克雪沫古全诗)

2023-09-01 13:12:49观察

简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意思: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处:

北宋苏轼《惠州一绝》。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

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日带荔枝三百克雪沫古全诗?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

罗浮山:

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

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

黑色)。

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

《冷斋夜话》卷一载:

“东坡诗:

‘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张嘉甫曰:

‘卢橘何种果类?’答曰:

‘枇杷是也。

’”

岭南:

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全诗。

是什么诗义是什么?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

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答,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内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全诗。

是什么诗义是什么?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

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答,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内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日啖荔枝三百颗说一骥红尘妃子笑的是什么典故?

第一句是苏轼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说的就是荔枝好吃,生津止渴,常吃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二句是李牧所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的是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高兴,加上杨贵妃爱吃荔枝,就下令从遥远的南方快马加鞭送来新鲜的荔枝,反映出了当时朝政的荒废,揭露了统治阶级不顾百姓的嘴脸。

苏轼写食荔枝背景?

苏轼写食荔枝的写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苏轼《食荔枝》的原文是:

《食荔枝》(shílìzhī)

宋代: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