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七绝圣手有哪七人(唐代诗人七绝圣手是谁)

2023-09-07 21:38:07观察

简介七绝圣手有哪七人?七绝圣手是王昌龄一个人,不是七个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最好,所以被称为七绝圣手。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

七绝圣手有哪七人?

七绝圣手是王昌龄一个人,不是七个人。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最好,所以被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

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

[1]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

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唐代诗人七绝圣手是谁?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唐朝时期边塞诗人。

王昌龄写作七绝的时间比较早,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是写七绝比较早而且取得非常优秀成就的名家,所以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

在初唐时期,七绝仅仅有七十七首,而在盛唐时期,七绝就已经有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的七绝就有七十四首,几乎是总量的六分之一。

唐朝时期的七绝也是因为王昌龄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而成为唐朝非常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王昌龄在七绝方面完全可以与李白齐名。

北宋七绝圣手?

北宋没有七绝圣手。

而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诗坛中人尊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就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

王昌龄以七绝体裁写的那些边塞诗,气势磅礴、激昂雄壮,艺术手法出神入化,把这种体裁的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因此,王昌龄被诗坛中人尊奉为“七绝圣手”。

他的《出塞》和《从军行(四)》,历来被视为盛唐边塞诗的巅峰之作。

被称为“七圣绝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边塞诗人。

王昌龄写作七绝的时间比较早,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是写七绝比较早而且取得非常优秀成就的名家,所以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七绝有三类,第一是边塞诗,第二是闺怨诗,第三是送别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的短小精悍,主要表达征人的情思,他的边塞诗有很多成为名作;王昌龄的闺怨诗非常的细腻,将闺中人的痛苦以及对幸福的向往描写的细腻而丰满;他的送别诗打破常规,不写离别而写离别后的场景,重在抒情和写人。

七决胜首是哪个诗人?

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扩展知识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被称为7绝圣手的是谁?

七绝圣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他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也会写闺怨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气势豪迈的诗句,时常被后人引用,用来明示心中报效的决心。

这就是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干脆又极富想象力,磅礴又情绪内敛,所以,他得了一个名号“七言圣手”,又称“七绝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