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乐府民歌原文(汉乐府三大曲目)

2023-10-13 04:50:43观察

简介乐府民歌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

乐府民歌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乐府民歌几乎全是五言四句的情歌(指现在能见到的)。

其中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为代表。

《子夜歌》产生于晋代,发展到萧梁时代,把八个五言四句的短篇情歌联接起来,就形成了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篇情歌——《西洲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洲曲》又是集南朝乐府民歌之大成者。

汉乐府三大曲目?

西汉初期的诗歌创作并不多,主要有汉高祖创作的《大风歌》,还有唐山夫人创作的大型诗歌《房中乐》,后来加上配乐更名为《安世乐》,之后乐府机构只是沿袭旧乐,没有新作。

到了汉武帝时代,乐府得到空前发展。

首先是增添了演奏曲目。

汉乐府有三大曲目,一个是《房中乐》十七章,其它两部都创作于汉武帝时期。

一个是《郊祀歌》十九章——由司马相如等文人奉召赋诗、音乐家李延年谱曲做成的皇家祭祀乐章;另一个是铙歌二十二曲,被称作是军中之乐。

在丰富乐府曲目这方面,李延年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李延年出身音乐世家,父母兄弟都是音乐艺人,他本人更是懂音律、擅歌舞,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史书上说,李延年所创作的音乐,听到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比如他曾作一首《佳人曲》,汉武帝听了之后感叹,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于是平阳公主就把李延年的妹妹推荐给汉武帝,成为最受宠爱的李夫人。

李延年也因此更受器重,借着汉武帝祭祀天地、兴礼造乐之际,他不仅把旧曲翻为新声变曲,还把张骞从西域带回的音乐改编为二十八首“鼓吹新声”。

由于高超的作乐技艺,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显赫一时。

另外,汉武帝还为乐府制定了采集、整理民歌的制度,这样宫廷中出现了赵、代、秦、楚等地方的歌曲。

到汉哀帝时,各地汇总的民歌多达260篇。

采集民歌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自孔子编《诗经》,整理周代“国风”,到战国、秦汉初年,这项文化工作就中断了,汉武帝的举措是继承、恢复了民歌的收集和整理。

这些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代表的是百姓的心声,能够很好地帮助朝廷了解民间疾苦和政务得失。

如果说汉赋代表了宫廷文学的成就,那么汉乐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间文学的精华。

而且汉乐府诗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精神,成为诗歌史的又一高峰。

很多文人也用乐府篇章作诗,为后世诗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汉乐府古诗?

《汉乐府古诗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江南》,《战城南》,《悲歌》,《饮马长城窟行》,《长歌行》,《上山采蘼芜》,《平陵东》,《木兰诗》,《陌上桑》,《上邪》,《蒹葭》。

汉乐府是什么意思?

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