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名词解释:中庸 中庸是怎么理解

2023-11-26 03:32:29观察

简介名词解释:中庸?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

名词解释:中庸?

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集解:

“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怎么理解?

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中庸之道。

礼记·中庸全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全文及译文读解?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

“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