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郑板桥的字画最著名的一幅是什么?(郑板桥画)

2023-07-16 12:21:01观察

简介关于郑板桥画,来看看小亮的介绍。郑板桥的字画最著名的一幅是什么?郑板桥最著名的画是《竹石兰蕙图》。。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

关于郑板桥画,来看看小亮的介绍。

郑板桥的字画最著名的一幅是什么?

郑板桥最著名的画是《竹石兰蕙图》。。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古代,郑板桥擅长画什么?

最擅长画兰竹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最为著名的艺术家,现在人对于清朝书画作品的青睐不必赘述,而最爱就是郑板桥的作品。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之一,他擅长诗、书、画,人称“三绝”。

那么郑板桥擅长画什么呢?对于郑板桥来说最擅长画兰竹。在郑板桥的一生中画过很多东西,有竹子、兰草、石头,也画过松树和菊花;但是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就是竹,其次就是兰草。

郑板桥曾经自己写诗总结自己画竹经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其中蕴藏着郑板桥对于画竹子的深刻认识。

郑板桥认为作画要精心,如果你不精心就不能达到优秀的地步。作画也要最终达到删繁就简的局面,因为艺术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一定是简单的,并不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简单的元素表达的就是作者最为深刻的思想,展现的就是最为艺术的一面。

郑板桥画作存世量有多少?

郑板桥应该说是“官场失意、画场得意”的典型代表。30多岁的郑板桥,在扬州做了十年职业画家,44岁才中了进士,49岁当上县令,之后12年未获升迁。

61岁时,郑板桥从山东潍县县令任上辞官,回到扬州,卖画终老。

因此有一种说法解释郑板桥为何独爱画竹,说他以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自喻。郑板桥也有诗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作为一位职业画家,郑板桥画作的存世量比较多,据统计约有7000多张。自2000年始,郑板桥作品的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每平尺的均价从3.7万元上升到24万元,涨幅高达5倍多。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郑板桥存世作品中,真伪参半,赝品充斥拍场,甚至“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一”。

郑板桥画什么最好?

竹子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古代,郑板桥擅长画什么?

郑板桥擅长画竹子。

因为郑板桥研究竹子的时间最长,最喜欢竹子,而且竹子可以体现郑板桥的气节。郑板桥的一生中画过很多东西,比如兰草、竹子、松树、石头、菊花,但是画的最多的还是竹子,其次就是兰草。除了绘画之外,郑板桥在书法和诗歌方面的造诣也极高,相比于绘画,其书法更有个性。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