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耀州窑最好的鉴定方法(唐代耀州窑瓷器真品特征)

2023-07-30 02:48:27观察

简介耀州窑最好的鉴定方法?耀州窑的最佳鉴定方法是运用色泽、口径、釉质、釉面等特征,来确定瓷器的真伪。色泽是耀州窑最重要的鉴定项目,有青

耀州窑最好的鉴定方法?

耀州窑的最佳鉴定方法是运用色泽、口径、釉质、釉面等特征,来确定瓷器的真伪。

色泽是耀州窑最重要的鉴定项目,有青花、紫罗兰、绿色、棕褐色、灰色等不同的色调,其中青花最为突出。

口径也是很重要的鉴定指标,耀州窑有大口径、中口径和小口径的瓷器。

釉质一般有淡釉、浓釉和坯釉,釉质越细腻,釉面越光滑,瓷器质量越高。

唐代耀州窑瓷器真品特征?

1、器胎特征:

早期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往往有点状铁斑痕出现。

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土不太均匀,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

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往往出现小的点状铁斑。

2、器釉特征:

盛唐青瓷,釉料不够精细,釉色青褐或青黄,透明度差,釉面往往缺乏光泽,甚至出现木光。

中晚唐时,青瓷釉呈灰绿、灰青或青中显灰色,釉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好。

3、造型特征:

中唐以前造型较少,均为厚壁,以后造型渐多,器壁渐薄。

4、装饰手法:

贴花、绘彩、并开始划花和戳印花。

5、装烧工艺特征:

唐代主要采用三足支垫方法,烧成后盘碗内底中心均留有三点烧痕。

6、施釉特征:

初唐施于口下,后渐向下发展;中唐时,器外大部饰釉,仅眮下和器底露胎;中唐以前,施釉不均匀,见有垂釉和流淌现象。

到晚唐,施釉部位再下,以至器外往往变为通体施釉。

7、底足特征:早期以器壁厚不挖足(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为流行的宽矮圈足(玉璧型底),这种玉璧型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则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则挖足渐深,玉璧足渐窄,晚唐时圈足演变为细窄的玉环底。

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做大底,器底露胎。

8、产品特征:

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釉、茶叶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釉瓷,还有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硫璃瓦等。

耀州窑的历史与各类器形你都知道哪些?

1972年河北省滦南县西泽坨出土的耀州窑青瓷葫芦形执壶,是宋代新创制的壶式样。

壶高21厘米,成葫芦形,小口圆唇,平底浅圈足。

盖为宝顶形。

壶嘴细直,流上段弯曲。

壶柄为单把,壶身通体刻缠枝花卉,口部刻覆莲,腰间刻印莲,壶身主体花纹是雕刻缠枝牡丹。

缠枝蜿蜒曲折,牡丹花朵优美。

壶眙为灰白色,质地坚密,豆青色釉,清淡幽雅,釉层较薄,釉质温润。

它古朴端庄,主要装饰花纹技法是采用在素胎上刻花,经过雕刻后胎面明显高底不平,然后再挂釉烧成,花纹清晰,并显出浅浮雕的装饰效果。

耀州窑的历史与各类器形你都知道哪些?

1972年河北省滦南县西泽坨出土的耀州窑青瓷葫芦形执壶,是宋代新创制的壶式样。

壶高21厘米,成葫芦形,小口圆唇,平底浅圈足。

盖为宝顶形。

壶嘴细直,流上段弯曲。

壶柄为单把,壶身通体刻缠枝花卉,口部刻覆莲,腰间刻印莲,壶身主体花纹是雕刻缠枝牡丹。

缠枝蜿蜒曲折,牡丹花朵优美。

壶眙为灰白色,质地坚密,豆青色釉,清淡幽雅,釉层较薄,釉质温润。

它古朴端庄,主要装饰花纹技法是采用在素胎上刻花,经过雕刻后胎面明显高底不平,然后再挂釉烧成,花纹清晰,并显出浅浮雕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