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谁)

2023-09-25 07:39:19天天知识

简介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

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

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

“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

“陛下

,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

‘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

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道:

“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

“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

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乐不思蜀最初是指三国时期的谁?

指的是刘禅。

根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蜀亡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晋都洛阳。

司马昭问他:

“颇思蜀否?”他说:

“此间乐,不思蜀。

”即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刘禅答道:

我在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国。

刘禅借此来消除司马昭对他的杀心。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刘禅。

《乐不思蜀》的故事:

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

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故意放蜀国的乐曲,此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

“想念蜀国吗?”刘禅说:

“这里很开心,不想念蜀国。

意思是很快乐,一点也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去。

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