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什么(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什么意思)

2023-09-26 07:01:52天天知识

简介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什么?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意思就是,如果一个液体,都会有一个自然沸腾的温度。比如水,在标准大气压的时候,100摄氏度沸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什么?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意思就是,如果一个液体,都会有一个自然沸腾的温度。

比如水,在标准大气压的时候,100摄氏度沸腾。

如果液体它接触了一个,远超沸点的物体。

比如水接触到一个400-500度,就叫远超沸点的高温物,有一部分液体发生了剧烈的沸腾,但是很快这种沸腾就被抑制,沸腾液体变成气体形成一层液体的蒸汽层,它会隔在液体和高温物之间,会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

其余的液体不能迅速沸腾。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什么意思?

1、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指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气层的现象,由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

2、沸腾的液体变成气体,形成一层液体蒸汽层,液体与高温物质分离,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剩下的液体不能迅速沸腾。

所以遇到温度非常高的物体,反而沸腾的速度没有接触稍微低一点温度的物体速度快。

莱特弗罗斯效应?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在1732年由荷兰植物学家赫尔曼最早发现的,后来在1756年由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重新深入探讨。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指的是:

当一种液体接触一温度远超其沸点的高温物(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与高温物接触的部分会发生剧烈沸腾,产生一个蒸汽层,将液体与高温物隔开,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进而大大降低液体的沸腾速度。

弗莱顿效应?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莱顿弗洛斯特现象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LeidenfrostPhenomenon)是指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气层的现象,由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

中文名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外文名

LeidenfrostPhenomenon

提出者

莱顿弗洛斯特

提出时间

1756年

应用学科

物理学,热力学

莱顿弗罗斯特哪国人?

莱顿弗罗斯特是德国人发现了莱顿弗罗斯效应,简单来说,只要明白这种效果,无论什么锅,都可以成为不粘锅。

1756年,一位名叫莱顿·弗罗斯特的德国医生在一个烧红的铁勺子上滴了几滴水,但水滴没有立即蒸发,而是一直留在上面。

大多数液体都有沸点。

比如生命不可或缺的液态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当温度慢慢接触到液体的沸点时,液体就会慢慢蒸发。

但是,如果温度突然明显高于液体的沸点,情况就不一样了。

正如德国医生发现的那样,当水滴到500℃的锅里时,它不会立即蒸发,而是停留很长时间,使水滴在锅里滚动的力是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