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百科 > 正文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2023已更新)土家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2023-03-25 09:11:23百科

简介说起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会有不少人想要了解,那么下面来看看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的有关内容。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摆手舞、舍巴歌、山歌、打溜子、

说起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会有不少人想要了解,那么下面来看看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的有关内容。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摆手舞、舍巴歌、山歌、打溜子、毛古斯。

1、摆手舞、舍巴歌

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着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

2、舍巴歌

伴随摆手舞产生的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创世史诗,由祭祀歌和伴舞歌两部分组成。摆手歌描述了人类起源,追溯了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歌颂了祖先业绩和英雄事迹,表达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

3、山歌

歌词以二、四、五三种句式居多,有单唱、对唱、一人唱众人合等形式。从歌唱样式上看,土家山歌“高腔”抒情,称“喊山歌”;“平腔”叙事,为“唱山歌”。

4、打溜子

土家族打击乐“打溜子”,以其独特韵味,丰富曲牌而闻名,多用于民间喜庆活动,如今因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而大放异彩,广泛运用于建新房、送新兵、迎劳模、庆丰收和各种民族节庆中。

5、毛古斯

跳“毛古斯”是土家族民间古老的集歌、舞、话为一体的“似剧似舞”的祭神戏剧。演剧者浑身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着,扮成祖辈儿孙一家人,动作粗狂滑稽,或碎步进退,曲膝抖身,或左右跳摆,浑身颤动,或摇头耸肩,且自始至终伴讲语词怪诞的土话,唱土语歌。

土家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过赶年: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过年,“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虫的节日,要自念谚语,祈望庄稼免遭虫害,五谷丰登。

祭祀祖先:土家族普遍信奉“土王”,传说“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节日都要烧化钱纸,祭祀祖先和“土王”。土家族还信奉土地神,过年期间,凡是走亲访友经过土地庙时,都要烧香化纸,也还在不少土家族供奉“三王庙”的,庙内供有冉、杨、田三神位,祈祷三王神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

杀年猪:杀年猪又叫吃刨汤。在古代“汤”是热水的意思,这里指烫猪用的热水;而杀猪用铁刮刮去毛的过程在民间称为“刨”。所以吧刚杀的猪肉放到热水中煮熟就成为刨汤。

打糍粑:用糯米做的食品就有糍粑、黄糕粑、清明粑、包谷粑、荷叶粑、二块粑、米花、花米饭等。最常见的是白糍粑。

湖南风俗

方言文化、节日文化、嫁娶文化、饮食文化。

1、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内的方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语,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语的龙山土话、保靖土话、孟兹话、侗语、勉语以及壮语。

2、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4、饮食文化: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菜。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

1、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节。

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9、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小雪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雪吃刨汤、腊肉、糍粑、鱼干、腊肠等。

1、刨汤: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很适合冬季食用。

2、腊肉: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3、糍粑: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

4、鱼干:小雪时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5、腊肠:腊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中国特色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