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百科 > 正文

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谁提出的(荀子的人性论是)

2023-08-01 13:08:03百科

简介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谁提出的?关于这个问题,性恶论和性善论是由不同的哲学家或思想家提出的,以下是常见的提出者:性恶论:孟子、荀子、

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谁提出的?

关于这个问题,性恶论和性善论是由不同的哲学家或思想家提出的,以下是常见的提出者:

性恶论:

孟子、荀子、庄子、尼采、弗洛伊德等。

性善论:

孔子、荀子、孟子、洛克、卢梭、康德等。

荀子的人性论是?

人性本恶。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

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他在《性恶》篇中说: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这就更明确地表明荀子对“性”的界定即天生如此,不是后天学来的。

性恶论是内发论还是外铄论?

外铄论

下面有一句顺口溜帮助大家进行记忆这些代表人物:

外婆寻找落花生。

其中“外”指外铄论,“寻”指荀子,“落”指洛克,“花生”指华生。

另外还有一个欧文也是外铄论的但不是很长考,不过也要有所了解。

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弄混淆的知识就是荀子这个人,他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说过一句话叫“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其中“伪”指后天的教化。

因此荀子的性恶论或者“化性而起伪”的性恶论才是外铄论,

韩愈性三等论解释?

韩愈“性三品”说

韩愈“性三品”理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人性的内涵,这是他重要思想之一。

中国古代的心性理论集中在有关人性善与恶的讨论上,先秦时期的人性理论已经形成了四个主要流派:

告子的性无善恶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

到了两汉时期,性无善恶论发展为扬雄的人之性善恶混,性有善有恶论发展为董仲舒、王充的性二品。

韩愈主张性二品,所以,人们往往倾向于简单化地判断:

“韩愈关于性二品的观念继承了汉代董仲舒和王充的性三品说”。

实际上,韩愈“性二品”的人性理论,其实质是孟子的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