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活 > 正文

蒲松龄罗刹海市原文及译文(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原文)

2023-09-22 07:33:33生活

简介蒲松龄罗刹海市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马骥在罗刹海市经历的故事。以下是《聊斋志异

蒲松龄罗刹海市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马骥在罗刹海市经历的故事。

以下是《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

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

“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

”马由是稍稍权子母。

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

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

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

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

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

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

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

“尝闻祖父言:

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问其何贫,曰:

“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

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

”问:

“此名何国?”曰:

“大罗刹国。

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马请导往一观。

于是鸡鸣而兴,引与俱去。

天明,始达都。

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

然少瓦。

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

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

“此相国也。

”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

译文:

根据故事梗概,罗刹国的人以丑为美,官职越低的丑相也渐减。

故事中,马骥是一个商人儿子,长相英俊,喜欢唱歌跳舞,因此被称为“俊人”。

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很有名气。

后来他继承父亲的事业,慢慢做起生意。

一次,他跟别人去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了,漂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都市。

这里的人长得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都惊叫着逃走了。

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害怕。

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马骥就反而去欺负他们。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原文?

原文:

《罗刹海市》

僖宗之时,有蜀客经商琉球。

行至海中,见一市,楼房数千,丰货盈市,但不见男女。

过市,马问导者曰:

“此何市也?”答曰:

“罗刹海市也。

”马问:

“见人不?”答曰:

“不然。

”马曰:

“不离男女,岂二千年老平虏之属与?”因载船而去。

至京师,议论所见。

时开国公娶蜀女,尤好奇方。

闻之,即令马辞京,独载一指南针,左指蜀中,右指罗刹海市。

至琉球,马问导者曰:

“我须至罗刹海市。

”答曰:

“但知东西,不辨南北。

”马即以针示之,导者矗然而惊。

马佯为不知,问曰:

“此何物?”曰:

“针也。

”马曰:

“可饭否?”曰:

“可以。

”马取核柿,压其十一。

导者曰:

“何故?”马曰:

“针磁北,可指南。

”导者叩头曰:

“吾不识此道,丈夫也,何不尽言?”马乃以金翠珠宝,郁然而去。

还至广陵,一异人迎见曰:

“可动步子,速归。

”马曰:

“我何人?”异人曰:

“罗刹国国公也。

”马曰:

“我未尝识公。

”异人曰:

“君于蜀,识而不知。

”于是以三千人迎驾,持瓜果盈器,群臣皆发拜,马不能禁狂喜。

公妃本琉球女,且为公所重,终日倚门而望。

一日,见马来,喜极而泣,曰:

“公延未至,顷许之间千年矣!”马乃辟帘而入,公立命马钦赐,取大玉珂,系带相赠。

群臣各馈宝玩,马笑而不受,因请宣化录置银台之宝,公从之。

马曰:

“羊肠小道,几复可至?”公曰:

“吾窈窈而昏昏,未知东西。

”于是马回广陵,绕枸杞数匝,马速死,遂缚以匿之。

罗刹海市词全来自聊斋志异吗?

罗刹海市是一个虚构的地名,它并不来自于聊斋志异这部作品。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奇幻小说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妖魔鬼怪和超自然现象的故事。

罗刹海市这个词可能是在其他文学作品、电影或游戏中出现的虚构地名。

如果您有更多的背景信息或上下文,我可以帮助您更准确地了解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