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观察 > 正文

光的周期是多少(什么是光周期现象)

2023-10-16 03:34:58观察

简介光的周期是多少?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自然界一昼夜24h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

光的周期是多少?

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自然界一昼夜24h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暗期。

自然光照时一般以日照时间计光照时间(明期)。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分枝习性、某些地下器官(块茎、块根、球茎、鳞茎、块茎等)的形成受光周期(即每天日照长短)的影响。

什么是光周期现象?

由于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严格和最稳定的周期变化,长期的适应便使各类生物对日照长度或者说对昼夜长短比例的反应格式是不同的,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许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的相对长度即光周期有关。

植物在生长发育进程中,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否则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

光周期指的是什么?

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光周期是24小时吗?

光周期是24小时:

光周期,美国学者加奈(W.W.Garner)和阿拉德(H.A.Allard)于1920年提出,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

[1]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

除开花外,块根、块茎的形成,叶的脱落和芽的休眠等也受到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昼与黑夜的相对长度)的控制。

植物对周期性的、特别是昼夜间的光暗变化及光暗时间长短的生理响应特点。

尤指某些植物要求经历一定的光周期才能形成花芽的现象。

但其他生理活动也受光周期影响。

光周期特点?

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按照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

长日照植物,日照必须大于某一临界日长(一般12小时以上),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只有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一般12小时以下),或者暗期必须超过一定时数才开花的植物;日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任何日照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什么时候光周期最长?

光照有昼夜交替形成的光周期日变化。

一年内光周期的日变化又有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是夏至昼长向冬至昼短变化的转折期;春分是冬至昼短向夏至昼长变化的转折期。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是光周期的年变化。

同一纬度上光周期年变化节律相同,不同纬度上光周期年变化的节律不同。

但在赤道上夏至和冬至光照时数没有差别,随着纬度增加,夏至光照时数依次增加,冬至则依次缩短。

在65°N以上,夏至前后整天可见太阳,冬至前后整天都呈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