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百科 > 正文
名正言顺是谁的典故 名正言顺典故介绍
2024-09-24 18:21:35【百科】
简介 1、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论语·子路》。2、典故介绍:(1)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
1、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论语·子路》。
2、典故介绍:(1)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2)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3)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孔子回答说:“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4)于是,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问孔子道:“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5)子路不客气他说:“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子的出入。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下一篇:last_page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热点内容
窍的组词(开窍的窍怎么组词)
喜羊羊一年出几部(喜羊羊一共有多少部)
运动水杯怎么消除异味 运动水杯如何消除异味
虚的部首是什么 虚的偏旁是什么
奕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亦与奕的区别)
钦州疫情最新动态 广西钦州今日疫情
舍离断的意思什么(舍离断原唱是谁)
鞋底粘了口香糖怎么快速去除(2023已更新)鞋底踩到口香糖发黑了怎么办
金枝玉叶打一个生肖(关于金枝玉叶打一个生肖的简单科普)
钎探(关于钎探的知识科普)
75岁以上老人坐火车是半价票吗 75岁以上老人坐火车有什么特殊优惠
数控冲床(关于数控冲床的介绍)
卢多逊(关于卢多逊的介绍)
打印机怎么设置双面打印(关于打印机怎么设置双面打印的介绍)
鹅蛋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关于鹅蛋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