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登楼赋解析(《登楼赋》中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何作用)

2023-10-29 05:02:03天天知识

简介登楼赋解析?登楼赋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形式,通常通过叙述登高的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感悟和思考。这种文学形式出现时代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中

登楼赋解析?

登楼赋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形式,通常通过叙述登高的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这种文学形式出现时代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很常见。

登楼赋通常采用辞藻华丽、形容细腻的手法来表现登楼所见的景色和所感受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登楼所带来的震撼和美感。

在现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教学中,登楼赋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运用和传播。

《登楼赋》中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何作用?

(1)北弥陶牧。

(2)西接昭丘。

(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4)钟仪幽而楚秦兮。

(5)庄舄显而越吟。

(6)俟河清其未极。

(7)惧匏瓜之徒悬兮。

(8)畏井渫之莫食。

第一和第二个的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

第三第四第五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

不因穷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乡心情。

第六第七第八这三个典故说明作者盼望国家统一,准备报效国家,又担心自己虽然品德高洁,却不被重用。

拓展资料

东汉末年,战乱日炽,汉献帝刚一即位,就被迫迁都长安。

随后王粲也迁到长安,他看到关中政局混乱,又从长安奔赴荆州,投靠以招揽名士闻名的荆州剌史刘表。

可刘表是个“多文少实”徒有虚名的人,见王粲“貌寝而体弱”,不被重用。

王粲心中愁闷,因借“登楼”之机抒发他忧伤战乱、去国怀乡、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

此赋依韵分成三段。

首段写此楼所处的地理环境,由此产生了斯地虽美,却非久留之地的感慨。

第二段侧重抒写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遭纷浊而迁徙兮”,说明他因时局混乱而辗转流亡到了荆州。

第三段着重写对时局的忧伤和怀才不遇的愁闷。

时光在流逝,“俟河清其未极”,深深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全文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