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24节气中出梅是什么意思(初伏的头一天出梅是什么意思)

2023-11-02 16:08:55天天知识

简介24节气中出梅是什么意思?指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

24节气中出梅是什么意思?

指梅雨结束的日期。

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

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

按照历法规定:

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或芒种当日为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或小暑当日为未日为出梅。

   出梅的标准是:

连续5天不下雨,且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加最高温度除以2)超过30度,就意味着出梅了。

初伏的头一天出梅是什么意思?

出梅是在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

出梅日期在七月八日至十九日之间,每年的梅期比较固定而且各地都一样。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入伏的日期不确定。

因为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也就是入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