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天天知识 > 正文

古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指什么人,女儿还是儿子,还是女儿和儿子

2023-11-06 21:16:07天天知识

简介古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指什么人,女儿还是儿子,还是女儿和儿子?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

古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指什么人,女儿还是儿子,还是女儿和儿子?

孟子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

东汉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

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

汉族传统上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历史上长期有设立宗祠和祖坟的传统,在现代,汉族民众依然保留着清明节上坟的习俗。

传统上,男性后裔肩负着祭祀祖先,上坟扫墓的职责,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性后代,其先祖就会无人祭祀,成为“孤魂野鬼”,这一情形被称为“绝后”,也就是最大的不孝。

所以,重视“传宗接代”成为汉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

现代有人认为此句的意义是:

“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

舜没有告知父母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

”他们认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是指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的意思。

但是舜帝在外地娶妻的说法没有依据,而“没有尽到后辈责任”的说法则太过笼统。

而原文也没有提到其他两孝具体为什么。

断章取义犹不可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历史由来战争不断,人丁稀少,假设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集权,必会鼓励生育,人口既是财富。

全文是“孟子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

」”岂可只断前半句?

解释二: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应为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不是因为没有后代。

而后才有“君子以为犹告也”。